勞務派遣新規實施一年后,過渡期已滿,從今年7月1日起開始嚴格執行。記者近日從市人社局獲悉,截至目前,桂林市共有22家勞務派遣單位申請并取得了《勞務派遣行政許可證》,具備了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資格。
注冊資本變為200萬元防止無經營能力者進入
勞務派遣,亦稱人力資源派遣,是近年我國勞務市場根據需求而開辦的新的勞務中介服務項目,即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由勞務派遣單位按企事業單位用工需要派遣符合條件的員工到用人單位工作,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
據了解,去年7月1日,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及《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開始實施,對勞務派遣單位作了新的相關規定,并設了一年過渡期。相關規定明確指出,申請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以下條件:注冊資本不得少于人民幣200萬元;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規實施前,全市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共102家,每年派遣總人數近2萬。
“注冊資本提高后,可防止無經營能力的單位進入派遣行業。”該負責人說,新規實施前,對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市場準入“門檻”過低,只要求“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沒有賦予勞動行政部門有效的監管手段,導致一些不具備經營能力的勞務派遣單位甚至“皮包”公司進入該行業,無力承擔法律義務,侵害了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務派遣利于保護勞動者社會保險待遇有保障
勞務派遣、社會招聘都是常見用工方式,它們有什么區別?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勞務派遣是勞動者直接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只管使用和使用中的工作考核,剩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包括工資薪酬的發放、社會保險的代收代繳、合同的簽訂、續訂和解除,相關問題和爭議的處理、日常一系列的人事管理等,全部由派遣單位負責。社會招聘勞動者則與用工單位直接簽訂合同。
“采取勞務派遣這種新型的用工方式,員工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保證了勞資雙方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下實現用工受法律保護,員工的權益也有了保障。”該負責人說,勞務派遣單位將按用人單位提出的派遣員工工資基數,辦理社會保險的項目,員工因為有了社會保險,工齡得到延續,失業、醫療、工傷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什么樣的人員適合進行勞務派遣?
對此,該負責人說,勞務派遣涉及專業極為廣泛,從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至一般員工,均可采用派遣方式,目前主要勞務派遣人員類別有:國有企業改制后所使用的合同制員工、國家事業單位編外臨時聘用人員、服務性行業員工、商業企業員工、物業管理員工,以及工業企業員工等。
西安勞務公司